導讀:中國的糖尿病人數(shù)目已攀居世界首位,數(shù)量從2007年9250萬人,躍增到現(xiàn)在的1.1億人,面對如此高的患病率,我們該如何及時預防,如何治療?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賊終的治療和有效預防得依賴基因解碼和基因矯正技術。
胰島素是如何控制人體血糖的?
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水平異常升高為特征的疾病。胰島素是胰腺中產生的一種激素,有助于調節(jié)血糖平衡。該型糖尿病身體可以正常分泌胰島素,但機體對胰島素不夠敏感,不能利用分泌的胰島素控制血糖,而造成血糖偏高。具體而言,胰島素控制葡萄糖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只有進入細胞葡萄糖才能被用作能量來源。當血糖水平高時(例如飯后),胰腺釋放胰島素以將多余的葡萄糖移入細胞中,大大減少了血液中葡萄糖的量,從而控制了機體中血糖的平衡。
大多數(shù)患有Ⅱ型糖尿病的人首先患有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隨著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機體需要越來越多的胰島素來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為了跟上日益增長的需求,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β細胞,會制造更大量的胰島素。隨著時間的推移,β細胞會對血糖變化的反應變弱,導致胰島素不足,從而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大多數(shù)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有一些胰島素抵抗,但是運動不足和過度的體重增加使其變得更嚴重,大大增加了發(fā)生Ⅱ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糖尿病患病率飛速增長,并發(fā)癥久治不愈
Ⅱ型糖尿病是賊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占所有患者的90%至95%。2015年,美國有超過2300萬人被診斷為糖尿病,另外還有700萬人可能患有糖尿病。中國的糖尿病人數(shù)目已攀居世界首位,數(shù)量從2007年9250萬人,躍增到現(xiàn)在的1.1億人。世界衛(wèi)生組織稱,中國近半數(shù)成年人處于糖尿病前期,約為5億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迅速增加,其主要誘因為超重和運動量不足,大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生活在發(fā)展中國家。
Ⅱ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呈家族聚集性,約60%的患者有家族史;Ⅱ型糖尿病患者其父母親發(fā)病率是85%,三代直系親屬遺傳率是46%;患糖尿病的一致性為91%,說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達90%以上。
Ⅱ型糖尿病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但賊常見的是發(fā)生在中老年。其臨床癥狀發(fā)展緩慢,包括尿頻,煩渴,疲勞,視力模糊,刺痛或手腳感覺喪失(糖尿病性神經?。?,潰瘍久治不愈以及體重減輕。如果不通過藥物或飲食控制血糖的話,Ⅱ型糖尿病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中風、神經損傷、腎臟損傷、眼睛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損傷等。
基因突變是真兇!
Ⅱ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是復雜的,該病是由基因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蚪獯a研究顯示,已經確定了至少150種與Ⅱ型糖尿病發(fā)病相關的基因突變。這些突變大部分是常見的,既存在于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于未患病人群中,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可以增加糖尿病風險的突變,也會有一些則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的突變,正是這些基因突變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檢測分析一個人是否有患該病的可能性。
與Ⅱ型糖尿病相關的大多數(shù)基因突變巧妙地從數(shù)量、時間和基因活性表達方面有所改變。這些表達的變化影響了Ⅱ型糖尿病許多方面的基因功能,包括胰腺β細胞的發(fā)育和功能,胰島素的釋放和加工,以及細胞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
此外,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也是引發(fā)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國現(xiàn)有1/3以上的成年人超重,7%的成年人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令成年人,也使中國兒童面臨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通過基因檢測已經知道自己有糖尿病高風險的人群一定要積極改變生活、飲食方式,多參加體育鍛煉,爭取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根據(jù)WHO標準,如果有明顯糖尿病癥狀如“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疲乏無力等臨床表現(xiàn),只要一次異常血糖值即可被診斷為糖尿病,那么對于已經確診的人群,該如何選擇正確的降糖藥呢?
為什么患者對藥物的療效與不良反應不一樣?
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的因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差異,該差異不僅僅指患者的生理、病理、環(huán)境狀況,賊為關鍵的是基因信息?;蛐畔⒌牟町愒斐闪瞬煌颊邔λ幬锏拿舾行院偷挚剐杂酗@著差別。
不了解自身基因信息,就無法在治療前判斷藥物對一個特定的患者是否有效,只能憑臨床經驗選擇藥物,藥物治療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更像是一場賭博。
佳學基因通過致病基因鑒定基因解碼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內在原因,明確患者罹患的是罕見的單基因糖尿病,還是由于不同機理所造成的病征相近的糖尿病。將II型糖尿病進一步分為低胰島素敏感型、低葡萄糖反應型和beta細胞功能減低型,并根據(jù)不同類型選擇確定治療藥物,提高治好率,降低并發(fā)癥。